重制后的標題和正文
童年記憶:制作簡易風箏的歡樂與成長
一個星期六的午后,微風輕輕吹拂,我與幾位兒時的伙伴偶然來到了城市廣場。廣場上,人們或年長、或年輕,都帶著孩子放風箏。一對雙胞胎男孩在父母的陪伴下,盡管他們的風箏外觀精美,卻未能成功放飛,這一幕引起了我們的注意。于是,我們開始回憶起小時候自己動手制作簡易風箏的趣事。
雖然時光流轉(zhuǎn),已經(jīng)過去了四十多年,但那段經(jīng)歷仍然歷歷在目。記得那是上世紀七十年代初的一個春天,當春天的氣息逐漸濃厚,市面上的風箏還未普及,我們只能自己動手制作簡單的風箏。我們幾位小伙伴商量著,決定要自己動手,盡管是最簡單的,但只要能成功放飛,以后就可以逐漸嘗試更復(fù)雜的制作。報紙成了我們的首選材料,因為大部分人家里都沒有麻紙。
那天下午放學后,我們幾位小伙伴相約在我家。我負責準備漿糊,小波和小楊各自帶來了竹糜子和報紙。我們先用竹糜子擺成一個“豐”字的形狀,用線繩子將交叉點緊緊綁住。接著,我們將報紙用漿糊粘貼在竹架上,再配上三條尾巴。最后,我們用粗而牢的線繩綁好斗繩的兩個頭,這樣一個簡易風箏就完成了。我們迫不及待地拿著風箏來到麥地里,一人拉著跑幾步,風箏就飛起來了。雖然線突然斷了,風箏掛到了樹上,但我們沒有氣餒,繼續(xù)動手制作。最終,在第三天的努力下,我們的風箏終于成功飛上了天空,而且維持了很長時間,直到我們收線回家。
最近,我與幾位老友重聚,談起了小時候的一些趣事,其中包括放風箏的經(jīng)歷。我們感慨于現(xiàn)在的條件,廣場上一個小風箏就能賣到二十元一個,風箏線一卷也要十五元。這些風箏比我們小時候做的漂亮得多,但那種自己動手制作的樂趣卻是無法替代的。
轉(zhuǎn)載請注明來自撫順市中旅舊機動車交易市場,本文標題:《童年回憶——制作放飛簡易風箏 》